武漢:產業企業“騰籠換鳥” 老舊工業園變身人工智能科技園

來源:長江日報時間:2022-02-15 15:37:16

長江日報記者郝天嬌通訊員楊澤鐸馮良

2月14日下午,長江日報記者來到武漢經開區人工智能科技園,一排排嶄新的科技研發樓前,數輛無人駕駛巴士正緩慢行駛。

“以前這里是一個老舊工業園,現在‘騰籠換鳥’成為人工智能科技園。”武漢經開區人工智能科技園建設投資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馮良告訴記者,經過3年多時間改造,園區現已竣工,共16棟科技研發樓。

據介紹,目前園區內入駐了包括東風自動駕駛領航項目、車百智能網聯研究院、百度云智學院等30多家企業。

■騰退落后產能企業,吸引30多家人工智能領域企業入駐

“武漢開發區人工智能科技園由擁有20多年歷史的沌陽街民營科技工業園一區改造而成。”馮良告訴記者,沌陽街民營科技工業園一區設施陳舊,園內企業多為作坊式小型企業,產業形態落后,部分廠房閑置,成為存放貨品的倉庫。

2018年,武漢經開區人工智能科技園項目啟動改造。曾經的17萬方米的老舊工業園以“騰籠換鳥”的方式,華麗變身為26.5萬方米的現代科技產業園。

改造后,老企業都去哪兒了?工作人員介紹,一批企業被淘汰,一批企業轉移。對70家工藝落后企業,以租約到期方式完成騰退,盤活低效用地。對13家發展前景較好的企業,則妥善安置到經開區內其他園區,為新興產業騰出空間。

在園區招商中心,記者看到信息牌上寫著目前園區的企業入駐情況。第一批入駐企業30余家,其中包括東風自動駕駛領航項目、車百智能網聯研究院、華為(武漢)智能網聯車創新中心、百度云智學院等人工智能企業。

園區新竣工,為何吸引如此多人工智能企業?工作人員介紹,經開區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帶動了頭部人工智能企業集聚,進而吸引產業鏈企業入駐。

武漢智云機器人系統有限公司負責人說,公司主要研發為汽車進行噴涂的智能機器人。“這里有很多車企,對我們來說,能更快知道車企的需求,與其合作的時候也更方便。”

■人工智能企業聚集,組成智能網聯汽車全生命周期產業鏈

園區內,記者看到一排墨綠色的透明小巴在道路上緩慢行駛。馮良告訴記者,這是園區內武漢輕舟智航科技有限公司的無人駕駛巴士正在去往自動測試路段。

在道路的兩側,停靠的車輛上也有不少車頂安裝了激光雷達。馮良說,這是園區內的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車、智能網聯等企業在進行數據測試。“我們規劃了五大產業組團:智能網聯組團、工業互聯網組團、自主可控信創組團、AI云娛樂組團、智慧生活組團,組成智能網聯汽車全生命周期產業鏈”。

在路上,記者還看到了基于百度Apollo臺研發生產的4輛阿波龍無人駕駛載人小巴和數十輛新石器無人駕駛零售車、短途物流車、快遞車、保潔車、安防車。這些無人駕駛車組成了無人駕駛園區車群。

工作人員說,園區內的阿波龍無人車將根據百度采集的線路圖在園區內進行自動無人駕駛,為園區入駐企業的員工提供代步服務,同時11臺小型功能無人車也將提供商品售賣、快遞送達、衛生清潔等服務。

■新建13層智能立體車庫,為入駐企業掃除后顧之憂

馮良說,未來5年,園區將圍繞發展“數、智、網、端”產業,大力引進自動駕駛、新能源汽車等細分領域的優質項目,力爭實現入駐企業超過200家。為此,園區在為入駐企業提供服務上下足了工夫。

與其他園區不一樣的是,園區新建了一座高達13層樓的智能立體停車庫。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園區內大多數企業與汽車產業鏈相關,對停車位的需求較大。為此,園區花費1年多的時間修建了這座多達1186個機械車位的立體車庫。

“即使把車停放在最頂樓,使用者只需在園區APP上操作,90秒內就可以將停放的車輛取出,同時,車庫還根據SUV和轎車的大小為它們作了分類,使用者只需要根據車位前的屏幕提示即可把不同車型停入對應的車庫內。”項目部人員說,希望充足的車位為入駐的企業掃除后顧之憂。

關鍵詞: 武漢企業 騰籠換鳥 人工智能科技園

圖文推薦

熱門文字

標簽

精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