場外期權是什么交易品種呢?大機構為什么會選擇?

來源:北京商報時間:2022-06-06 09:01:06

近日,針對場外期權業務,證監會罕見連出三張罰單,這個場外期權是給專業機構投資者購買的期權,本欄認為,這類期權也是未來A股衍生品市場發展的方向。

投資者對于期權本就是似懂非懂,現在又有了場外期權這個詞,這又是什么交易品種呢?

先舉一個簡單的例子,某位重量級歌星的嗓子很有價值,但是誰也不能保證她會不會因為疾病、意外導致嗓音出現問題,所以她就可以找各大保險公司提出投保計劃,即她說,“我要投保我的嗓音不壞,保額100億元,你們都給出報價吧”。于是各大保險公司就會讓精算師計算風險收益比,咨詢醫學專家嗓子生病的概率,然后再咨詢再保險公司的再保險費率,最后各家公司給這位歌星提出報價,歌星從中做出選擇。

這里面有兩個問題,一是普通的格式化保險條款無法滿足歌星的個性化需要,二是歌星的個性化需要并不適用于大多數人。比如本欄就不會去投保這個嗓音險,因為嗓音是否好聽對于本欄并沒有那么重要。

場外期權也一樣,大型機構可以向很多券商提出個性化的期權方案,然后各大券商會給出報價,并且在合同文本中就給出提前終止的相關條款,然后大型機構會從中做出選擇,看看選擇哪一家或者哪幾家作為對手盤,而券商的報價也不可能胡亂報價,因為報價太高一定會被機構淘汰,報價太低自己的風險又沒辦法分散,所以場外期權業務實際上就是大機構定制期權業務。

大機構為什么會選擇場外期權?因為場外期權的承接力度很強,例如機構想要對沖100億元的股票持倉風險,如果通過期權市場直接交易,將會對期權價格產生很大的影響,但如果是場外期權交易,就能在一個相對合理的價格上完成大額的風險對沖,然后券商通過各種產品來分散自己的風險,這就是大機構選擇場外期權的重要原因。

但是場外期權也有很大的弊端,即場外期權不夠靈活。一般來說,場外期權都要持有到期,所謂的歐式期權,此時券商可以明確知道自己需要分散風險到什么時間,如果機構在持有一半時要退出期權,此時券商也要相應地平倉自己的頭寸,所以券商一般會在提前終止期權時提出很多對機構不利的條款,所以機構投資者選擇場外期權對手盤的時候也要綜合很多因素。

按道理說,場外期權是一個很有市場的衍生品分支,但是卻有不少投資者利用券商招攬客戶的心理去冒充或者掛靠機構投資者進行股票高杠桿期權的買入,投資者通過買入單一股票的看漲期權來進行高杠桿投資,里面還可能充斥著內幕交易和操縱股價,所以管理層對于非機構客戶參與場外期權要連續開出罰單。即管理層規范場外期權實際上是一種凈化市場的操作,對A股市場的未來穩健發展大有裨益。(評論員 周科競)

關鍵詞: 場外期權 專業機構投資者 個性化需要 券商報價

圖文推薦

熱門文字

標簽

精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