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追“高”逐“新”的創業熱土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投資興業看淥口”系列報道之一
【編者按】
匯聚淥商力量,建設青春淥口。4月2日至4日,一場鄉情交融的盛會即將舉行,淥口區張開熱情的懷抱,向在外發展的投資人發出誠摯邀請,期待淥商“歸巢”,實現“雙向奔赴”,激蕩干事創業的滾滾春潮。即日起,本報推出“投資興業看淥口”系列報道,多維度展示淥口區發展的澎湃動能和“筑巢引鳳”的滿滿誠意,敬請關注!
△淥口科創產業園。文禹 攝
株洲日報全媒體記者/鄒怡敏通訊員/劉曉歡 劉藝鋒
打開“培育制造名城、建設幸福株洲”的時代畫卷,將視角落在株洲“南拓”的發展腹地——淥口區,看到的是追“高”逐“新”的火熱場面,聽到的是企業“長個、壯骨、強肌”的拔節聲響。近年來,該區發揮融城優勢,以青春的姿態,攜手企業“闖創干”,實現合作共贏,越來越多的企業家扎根于此、投資于此、興業于此,淥口區已成為令人期待的創業新城。
串珠成“鏈”
促產業聚“鏈”成群
3月25日,位于南洲工業園的湖南華旦新材料項目一期建設現場,廠房主體施工基本完成,施工人員正忙著進行裝修和設備安裝。
該公司是一家高科技企業,已形成完整的軍民兩用新材料產業鏈。該項目竣工投產后,預計可年產鉭電容器外殼1000萬套、噴絲頭(板)300萬只,將解決新材料與零件長期受國外“卡脖子”的問題。
行棋觀大勢,落子謀全局。近年來,淥口區全力融入省市、全國乃至全球發展格局,牢牢鎖定高分子新材料領域,深入調研產業鏈上下游企業,不僅承接市區龍頭企業的孵化裂變、升級轉型等項目,而且招大引強,與市區主導產業補鏈發展、協同發展、融合發展。
去年,該區新招引高分子新材料項目9個,其中億元以上項目7個,新增柔性顯示屏用PI、可回收熱塑性材料等新的產業板塊,形成了從高分子絕緣材料到電磁圈、電機整機制造的全產業鏈。
高分子產業鏈規模的持續擴大,帶來諸多欣喜變化。目前,該區鏈上企業已達34家,其中,國家、省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5家;鏈上企業效益穩步上升,2022年實現生產總值40億元,較上年增長14%。
串珠成鏈、聚鏈成群、蓄能成勢,淥口區以產業鏈建設為引領,培育出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市場影響力和行業話語權的龍頭企業,在2022年湖南省中小工業企業特色產業集群決賽中,株洲現代高分子新材料特色產業集群(淥口)勝出,被認定為湖南省先進制造業集群。
平臺賦能
助企業茁壯成長
2021年12月,株洲(淥口)高分子新材料產業技術論壇暨產業發展推進會召開,淥口企業家在家門口與行業“大咖”共同探討前沿技術、分享學術成果、深化合作交流。
企業是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地方政府如何在新形勢下當好企業的參謀和助手?淥口區用“平臺思維”做發展乘法,借力、借勢,讓平臺與企業捆綁成長,有效鏈接資金、人才、技術等各方資源,從而擴大城市影響力和企業知名度,營造良好的創新創業生態。
該區積極搭建“產學研”合作平臺,針對企業在產品升級、技術革新、技術攻關等方面的迫切需求,與省內外高校、科研院所的專家建立密切對接通道。株洲兆源機電公司與中科院寧波材料所等合作,研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耐電暈聚酰亞胺薄膜,打破國外巨頭壟斷;去年,柏連陽院士創新團隊淥口區工作室落戶果田村,為破解該區農業產業提質增效中的瓶頸帶來更多可能。
△柏連陽院創新團隊工作室落戶淥口。淥口區委宣傳部供圖
借外腦,聚內力。近年來,淥口區鏈上企業創新成果豐碩:4項技術被列入省級“卡脖子”項目;時代華鑫入圍“創客中國”全國500強,在2021年全省創新創業大賽中榮獲成長組一等獎;時代華先獲中國輕工業聯合會技術發明獎一等獎提名。
該區還積極打造融資平臺,為企業注入“活水”。去年7月,50億元規模的湖南省制造業轉型升級基金和10億元規模的株洲財信高分子新材料產業基金,均落戶淥口區,助力淥口打造國內具有核心競爭力和影響力的高分子新材料專業園區。
△兆源機電生產車間。資料圖
政策配套
讓人才“近悅遠來”
為什么選擇來淥口?陳彪的答案是,歸屬感。
2021年10月,株洲金韋硬質合金有限公司董事長劉惠仁結識了在洛陽某國企當高管的陳彪,并向這位硬質合金領域的技術、管理人才拋出橄欖枝。面對不錯的工作機會,陳彪猶豫不決。過去8年,他在多個城市工作過,一直與妻子蔡青異地分居,不解決這個問題,他認為換地方工作意義不大。
淥口區委、區政府了解情況后,采取特事特辦,為夫妻倆開辟綠色通道,僅兩個月時間,就把遠在甘肅天水任教的蔡青,調動到淥口區明德小學任英語老師。不僅如此,公司還免費提供住房,寬敞的兩室一廳,家電一應俱全,且離公司步行距離僅2分鐘,讓這對“候鳥夫妻”在淥口團圓。
“人才留下來了,產能就能充分釋放出來。”陳彪的到來,讓劉惠仁如虎添翼,對于公司的發展,他增添了一份信心。
集聚一批人才才能壯大一個產業。近年來,淥口區全力構建“近悅遠來”的人才生態,出臺《關于加快新材料產業人才聚集的8條措施》,鼓勵企業引進優秀青年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并給予相關補貼和創新創業資金扶持。同時,建立“智慧人才”平臺,實行人才引進審批服務一站式限時辦結,為人才關系接轉、落戶、社保等事項提供便捷服務,在配偶就業、子女就學、就醫綠色通道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服務。該區還積極完善生活配套,建設人才公寓144套,引進株洲市二中附小、市機關幼兒園等優質教育資源。
通過有溫度的生活服務、有力度的事業支持,淥口區給予人才“此心安處是吾鄉”的歸屬感,越來越多的高層次人才在這片沃土扎根。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