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禮讓斑馬線”現象不樂觀 原因主要是……

來源:株洲新聞網時間:2023-04-18 09:27:06

【原標題】

專訪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市文明辦主任丁奇志


【資料圖】

報道找準了“創文”短板 要全力以赴抓整改

株洲日報全媒體記者/王建設姚時美

連日來,本報“守護生命線”特別報道引發了市民廣泛關注與熱烈討論,不能讓全國文明城市的金字招牌因斑馬線上不文明現象而蒙塵,成為市民共同心聲。4月17日,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市文明辦主任丁奇志為此接受本報記者專訪。他表示,今年是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大考之年,“禮讓斑馬線”是一項必答題,株洲必須答好,方能讓市民更滿意,讓城市更文明。

記者:株洲日報的“守護生命線”特別報道您關注了沒,斑馬線前不禮讓現象很突出,您怎么看?

丁奇志:“禮讓斑馬線”是市民素質的具體體現,是全國文明城市創建的測評項目,不僅關系到城市的整體形象,也關系到市民的出行安全。株洲日報的“守護生命線”特別報道我全部看過,分別聚焦市民投訴和校園、老舊小區、主干道周邊禮讓斑馬線情況,抓到了問題重點,充分反映了當前創文問題所在和市民呼聲,有力地喚起廣大市民的關注,讓人們認識到相關行為的危害性和治理的迫切性。

比如,《越野車不禮讓斑馬線上撞倒小學生》這篇報道,聚焦校園周邊,采取記者實地蹲守觀察的方法,對機動車禮讓斑馬線情況進行案例分析,反映出學校周邊禮讓斑馬線情況不樂觀。特別是當我看到市二中附小學生小唐在斑馬線上被汽車撞倒的報道,讓人心頭一緊、倍感難受;關注到公交車目前均能做到禮讓斑馬線的好做法,廣受好評、值得推廣,又讓人眼前一亮,倍感欣慰。

《車輛無視拄拐老人鳴笛快速通過》《牽孩子過馬路60輛車不禮讓》兩篇報道聚焦老舊小區周邊和主城區路段,繼續以紀實手法進行案例分析,用鏡頭聚焦部分機動車在看到老人、小孩、殘疾人等特殊群體時,依舊我行我素,不愿“停下腳步”,不禁讓人震驚、憤慨。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每個人都有老去的一天,每個家庭都有視若掌上明珠的孩子,他們也需要社會的關愛,具體到“禮讓斑馬線”,就是把“溫度”體現在每一個細節中。

正如記者手記《莫搶那丁點時間》所言:“我們再著急,也不差這點時間。”

黃河路口斑馬線前,車輛禮讓學生。記者 謝慧 攝

記者:株洲“禮讓斑馬線”現象不樂觀,您認為有哪些原因?

丁奇志:我認為有三個方面的原因。

首先是安全意識薄弱。機動車駕駛員和行人互不相讓導致的交通事故時有發生。作為交通參與者,一些駕駛員只想著如何盡快到達目的地,而不是行車安全,即使有些小違章也無所謂,更不用說禮讓行人;一些行人只想盡快通過斑馬線,沒有仔細觀察道路安全環境。

其次是處罰力度不夠,難以做到嚴管重罰。一方面,株洲城區當前只在個別路段設置安裝了抓拍不禮讓斑馬線攝像頭,對機動車不禮讓斑馬線行為多是發現一起處罰一起,未能有效監控所有的不禮讓斑馬線行為;另一方面,《道路交通安全法》規定對行人、非機動車駕駛人的違法行為可以當場進行處罰。現實中,行人和非機動車駕駛人交通違法存在普遍性,交警對這類交通違法的處罰執法難度較大,使行人、非機動車駕駛人違法通過斑馬線屢禁不止。

第三是宣傳教育不到位,效果不理想,“禮讓斑馬線”理念沒有深入人心。自2014年起,我市就開始推進“禮讓斑馬線”活動,對部分不禮讓斑馬線行為曝光,但曝光次數不夠,活動開展也不連續,宣傳方式和手段更多局限于傳統媒體的說教形式。

正因為如此,容易引起市民投訴。

從“守護生命線”特別報道就可以看出,大多數讀者留言批判不禮讓斑馬線現象,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市民對禮讓斑馬線的廣泛關注和強烈呼聲。

《不禮讓斑馬線現象是給文明株洲“拖后腿”》《要對不禮讓斑馬線行為“嚴管重罰”》這2篇報道更是將線下大討論提升到新的高度,報道以“株事有禮?禮讓斑馬線”座談會為主線,分別從問題盤點、解決思路兩個方面,圍繞座談會嘉賓和單位代表發言,原汁原味反映出座談會上的討論情況,既有問題的反思,也突出了解決的辦法,更提供了典型的經驗。

記者:整治不禮讓斑馬線現象,株洲接下來會有哪些動作?

丁奇志:網上有這么一句話:“你所站立的地方,正是你的中國。你怎么樣,中國便怎么樣。”具體到株洲市民,可以理解為:“你怎么樣,株洲便怎么樣。”每一位市民都是株洲城市文明發展的一份子,只要做好自己,便為株洲文明貢獻了一份力量。

“禮讓斑馬線”仍不同程度存在一些問題,我們要正視這些問題,找短板、抓整改、促提升,努力實現株洲文明程度越來越好、市民幸福感獲得感越來越高。

要聚焦問題焦點,大力倡導文明交通。通過拍攝教育片、發表倡議書、曝光不文明行為、尋找最美駕駛員等方式,在市級媒體加大宣傳力度,持續關注回應市民呼聲,不斷提升市民素質。

要加強執法處罰,嚴懲交通違法行為。提高路面的見警率、管事率是及時勸阻、查處斑馬線交通違法行為、保證交通暢通的有效措施。要強化重要區域、重點路段、大型路口的機動車、非機動車斑馬線交通秩序管理。及時勸導、糾正“斑馬線”交通違法行為;對輕微交通違法行為以教育為主,對不禮讓斑馬線等易“肇事肇禍”交通違法行為依法從嚴查處,絕不姑息。

要加大保障力度,形成齊抓共管合力。整合管理力量,交警、交通、城管和教育等各相關部門各司其職、發揮優勢、齊抓共管,切實提高交通管理的整體水平。交警部門要加大投入力度,增加安裝高清監控,通過科技手段,加大執法監督力度。同時,加強交通執法隊伍管理教育,提高執法隊伍的執行力和戰斗力,尤其要增強現場執勤和處置交通擁堵的能力。

此外,機關單位、企事業單位要積極帶頭,將文明禮讓作為禮儀規范列入議事日程,教育黨員干部以身作則,做街頭的文明示范者,從而帶動廣大市民做到人人禮讓。

記者:近年來,株洲在提升市民文明素養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丁奇志:株洲是全國文明城市三連冠,這說明市民文明禮儀程度整體很高,也與全市開展的各項引領、提升市民文明素養工作直接相關。

積極引導群眾當主角,掀起“文明城市人人建”熱潮。近年來,我市持續辦好“我們的節日”等系列文化活動,組織“文藝輕騎兵”進社區,在95%的城市小區開展“文明創建我來了,幸福株洲我來建”主題活動,策劃推出“21天文明打卡”“不文明行為隨手拍”等活動,引導群眾站C位、當主角。今年,我們又推出了“株事有禮”文明實踐活動,將陸續推出聯點共建、文明實踐微服務等活動,旨在引導市民參與文明城市創建、踐行文明行為。

大力選樹先進典型,營造人人爭做好事氛圍。全市廣泛開展“我評議我推薦身邊好人”活動,大力選樹宣傳先進典型,5年來有4人獲評全國道德模范及提名獎,11人獲評全省道德模范及提名獎,69人榮登“中國好人榜”,204人入選“湖南好人榜”。我們邀請百名道德模范及各行各業先進典型開展“我為文明城市代言”行動,傳遞社會正能量,提升創建溫度。今年,我們相繼推出第七屆道德模范、神農慈善?志愿榜等典型,道德沃土日益厚植。

搭建平臺覆蓋城鄉,推進志愿服務潛移默化。打造株洲“愛心時間銀行”志愿服務平臺,建設9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104個新時代文明實踐所,1388個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實現縣、鄉、村全覆蓋。截至目前,全市共有注冊志愿者55.6萬余人,共發布活動10.5萬場,志愿者廣泛投身“三高四新”戰略實施、全國文明城市創建、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鄉村振興等中心工作。群眾對文明實踐服務了解率97%以上,志愿服務活動認可率99%以上。

持續發力做好宣傳,引導群眾凝心聚力。去年以來,我們在市直媒體開設“創文在路上”等專欄專題20余個,刊發報道4800余篇。同時,做熱社會宣傳,2022年開展“敲門行動”,上門宣傳覆蓋25萬戶,新發布公益廣告2萬余平方米,有效增強了群眾對“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兩手抓”的認同感。

關鍵詞:

圖文推薦

熱門文字

標簽

精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