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畫中的兒童節 當前信息

來源:中國書法網時間:2023-06-02 14:29:12

宋·劉松年《傀儡嬰戲圖軸》


(資料圖)

童年,是每個人必然的經歷。

兒時玩樂點滴,更是許多人依舊難忘回憶。

成人往往對生活感到無趣,

差的或許就是這份稚樸童真吧?

擁有一顆童心并不是幼稚,

而是在面對這復雜的世界

仍能有一顆充滿好奇和熱情的心,

“嬰戲圖”是以兒時玩樂為題材的中國繪畫類型,

早見于秦漢以前的工藝藝術,

唐代出現以孩童玩耍情景為主的表現,

發展至宋元以后,成果斐然。

歷代古畫里的兒童

蘇漢臣 《嬰戲圖》

18.2×22.8公分 天津市博物館藏

蘇漢臣 《嬰戲圖》

從魏晉時期開始,中國古代的人物畫家就將兒童形象納入人物畫中,到了隋唐,專門以表現兒童生活為題材的繪畫——嬰戲圖產生,并最終成為獨立畫科。在宋代,嬰戲圖走向了成熟,并出現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嬰戲畫家及作品。

宋 蘇漢臣 秋庭戲嬰圖

絹本設色197.5×108.7厘米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蘇漢臣《秋庭戲嬰》描寫庭園中的孩童嬉耍活動,畫面右側為高聳奇石與芙蓉,一對孩童彎身專注地撥玩棗磨,一男一女的孩童組合,梳著雙髻的女童,似乎正向年幼男童說明撥動棗磨的竅門,呈現了天真童趣的氣氛。畫中孩童雖是稚幼神態,但一動一靜之間卻都流露著和諧安樂的情調,在講究熱鬧的嬰戲圖繪中顯得獨樹一幟。

宋 蘇漢臣 冬日嬰戲

絹本設色196.2×107.1cm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冬日嬰戲》也是描寫庭園中的孩童嬉耍活動,左側畫奇石、梅、竹、山茶,一對孩童手舞足蹈地逗弄著小貓,手持五色棋的梳髻女童,像是護衛著手執紅線的男童,呈現了手足融洽的氣氛,對于貓兒毛色、姿態的掌握也相當生動。蘇漢臣活動于北宋、南宋之間,生平不詳,依據畫史記載其為善畫嬰孩名手。

北宋 蘇漢臣 《灌佛戲嬰》

畫中的小孩的活潑一覽無余,孩子們在玩“過家家”:一個孩子跪下模仿大人禮佛,一個孩子手抬佛像,還有一個孩子手持水瓶灌佛,另一孩童手捧花籃,裝扮成佛教信徒模樣,模仿大人浴佛儀式。

元 佚名 《秋景戲嬰圖》

秋郊明月下,六嬰兒穿各色繡花長衫,在大樹坡石間嬉戲,或捧花提籃,或撫弄兔兒,或招呼同伴,前有盤,盛秋季應時水果。

五代 周文矩(傳)《嬰戲圖》

此畫舊傳周文矩之作,實為明人仿制。周文矩是五代南唐畫家,塑造了許多天真無邪、活潑可愛的兒童形象,對兒童生活的描寫,頗為生動,開宋代專門描繪兒童題材的先聲。

南宋 陳宗訓 《秋庭戲嬰圖》

畫面中右邊兩個小孩爭奪一柄木槍,搦手蹬腳,氣勢十足。旁邊另一小孩持槍回望,躡手躡腳,意欲躲開這場爭斗。兒童天真活潑的神態十分可愛。

清 丁觀鵬 《照盆嬰戲圖》

圖繪三個男童正探視水中的倒影,互相嬉笑,甚覺新奇有趣。另有一男童拿著扇子從屏風后走出來,好奇觀望。

蘇漢臣 《開泰圖》 臺北故宮博物院

蘇漢臣 《灌佛戲嬰圖軸》

159.8×70.6厘米 臺北故宮博物院

蘇漢臣 《侲童傀儡圖》 23.6×23.2厘米

蘇漢臣 《長春百子圖》局部

蘇漢臣 《長春百子圖》局部

蘇漢臣 《貨郎圖》

蘇漢臣 《貨郎圖》

蘇漢臣 《蕉陰擊球圖》

蘇漢臣 《雜技戲孩圖頁》

李嵩 《貨郎圖》

唐 周昉 《戲嬰圖》

30.8×48.5厘米 絹本設色

美國大都會美術館

陳宗訓 《蕉石嬰戲》圖頁

陳宗訓 《蕉石嬰戲》圖頁

蘇焯 《端陽戲嬰》

宋 佚名 《貍奴嬰戲圖》

宋 佚名 《撲棗圖》

元 佚名 《嬰戲圖》

END

—版權聲明—

版權歸原創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原創內容 如需轉載請聯系我們。

編輯丨陳麗玲

主編 | 廖偉夫

關鍵詞:

圖文推薦

熱門文字

標簽

精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