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F:預計GDP上半年同比增長6.2%

來源:證券時報網時間:2023-07-07 22:01:13


【資料圖】

6月25日,中國宏觀經濟論壇(CMF)發布了CMF中國宏觀經濟分析與預測報告的2023年中期報告。報告認為,當前中國經濟復蘇正處于社會秩序與交易修復階段向資產負債表修復階段轉換的關鍵期,經濟復蘇的痛點和難點集中表現為“五個20%”,表明了相關領域壓力已經突破自我修復能力,在宏觀調控下集中治理好這“五個20%”也就牽住了中國經濟復蘇的牛鼻子。報告預測,在基準情景下,預計第一至四季度當季同比實際增速分別為4.5%、7.7%、4.5%、5.9%;累計同比增速為4.5%、6.2%、5.6%、5.7%,即上半年經濟增速為6.2%。

對于上半年的經濟運行表現,報告認為,上半年,在前期積壓需求釋放、政策支撐和低基數效應的共同作用下,中國宏觀經濟恢復性增長態勢明顯,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得到不同程度的緩解,呈現出“觸底反彈”的運行特征。然而,當前宏觀經濟的回暖向居民就業和收入狀況的傳導、向企業績效狀況的傳導、向市場信心的傳導還存在著明顯的時滯和阻礙,“宏觀熱、微觀冷”成為上半年中國經濟另一突出特征。這使得對本輪中國經濟復蘇更為關鍵的一一微觀基礎和預期的改善,進而實現從恢復性增長向擴張性增長的轉變,依然面臨巨大挑戰。

報告認為,經濟運行面臨六大短期風險點,包括宏觀政策力度不足或提前回撤導致復蘇進程中斷的風險;房地產市場和汽車市場共振造成較大中短期下行壓力的風險;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債務壓力上揚的結構性區域性風險;全球經濟放緩導致中國出口增速再次回落風險;國際金融市場動蕩引發中國資本市場波動風險;俄烏沖突導致國際對立產生強烈經濟外溢效應。但經濟持續修復也有不少有利因素,如二十大召開和疫情防控調整開啟新一輪建設周期;十四五規劃項目中期將發揮更大的投資拉動效應;宏觀政策傳導效率提升將更有效發揮穩增長作用;國際原油等大宗商品價格轉入下降通道的成本降低效應;中國通脹水平保持低位使得貨幣政策仍具有較大空間:中國與世界經濟周期的不同步產生的風險對沖效應等。

報告預測,在基準情景下,預計第一至四季度當季同比實際增速分別為4.5%、7.7%、4.5%、5.9%;累計同比增速為4.5%、6.2%、5.6%、5.7%,即上半年經濟增速為6.2%,全年經濟增速為5.7%。中國經濟將逐步完成宏觀經濟基本面修復、微觀基礎修復和預期全面改善三大階段性任務,從而為中國經濟長期健康發展奠定扎實的基礎。報告也強調,2023年中國宏觀經濟呈現“在曲折中前進”的復蘇走勢,并高度依賴政策取向。考慮到政策敏感性,基于不同的政策取向,2023年經濟復蘇可能呈現出其他不同情景。

報告特別談到,當前經濟復蘇的痛點和難點集中表現為“五個20%”,也即青年群體調查失業率突破20%、工業企業利潤總額同比下降20%、地方土地出讓收入同比下降20%、房地產新開工面積同比下降20%、消費者信心指數的缺口高達20%。這“五個20%”表明相關領域壓力已經突破自我修復能力,在宏觀調控下集中治理好這“五個20%”也就牽住了中國經濟復蘇的牛鼻子。

報告提出了十三方面若干條政策建議。記者注意到,報告建議將“國內生產總值增長5%左右、城鎮調查失業率5.5%左右”作為全年宏觀調控的底線目標而非基準目標,以此確立下半年的宏觀政策定位。同時也強調除了有必要實施更加積極的宏觀調控政策,還要優化宏觀調控方式,并建議出臺針對“五個20%”的專項治理方案,配合宏觀政策調整。

(來源:證券時報網)

關鍵詞:

圖文推薦

熱門文字

標簽

精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