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老舊小區停車場的誕生記-每日關注

來源:株洲新聞網時間:2023-04-18 10:26:23

【原標題】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株洲日報全媒體記者/劉瓊

“回家后不用搶車位,費用還一年比一年少。”4月16日, 在荷塘區糧貿小區,得知今年每個車位的費用比去年降了200元,業主元敏直呼舒心。

可兩年前,停車問題讓她和家人很鬧心。

在糧貿小區,居民們將車停得井然有序。記者/劉瓊攝

糧貿小區于2002年建成,屬于無物管小區,有業主90余戶。一開始,居民們“各自掃門前雪”,基本能相安無事。可隨著時間推移,公共基礎設施老化、出租戶增加,各種問題接踵而至。

最讓居民們煩心的就是停車問題。由于小區靠近商圈,它原本不多的公共區域常常被外來車輛占據,導致許多小區業主由于搶不到車位,被迫租用附近停車場。

元敏給記者算了筆賬,她家有兩臺車,為解決停車難題,他們在大潤發租了2個停車費,一年就需要花費4800元。

自家小區明明有車位,卻被迫花高價舍近求遠去租車位,這讓元敏和不少居民頗感郁悶。為此,鄰里間也常常“扯麻紗”,有時甚至鬧到了派出所。

轉機出現在2020年底。這一年,糧貿小區被納入老舊小區改造名單。經過一年多時間的修繕,小區面貌煥然一新,公共區域也被規劃成30個停車位。

可喜的是,在社區推動下,2021年底,小區成立了業委會,由6位熱心的樓棟長組成。這個20年無人管的小區終于有了“管家”。

“剛接手時,擺在我們面前的是一團‘麻紗’。”糧貿小區業委會主任陳寶玲介紹,小區基礎設施維護、保潔都需要錢,可相當一部分居民經濟條件不佳。更讓他們頭疼的是,若停車問題不解決,小區里仍會“雞飛狗跳”。

怎么辦?他們開始走訪調研,摸清底數、收集民意。

經過統計,他們發現目前小區業主約有25臺車,停車位數量明顯“供大于求”,可以滿足居民們的停車需求。此外,小區只有一個出入口,容易進行規范管理。

何不向小區有車一族發起眾籌,購買車輛識別系統,設立門崗、監控,讓外來車輛無法“鳩占鵲巢”?

經過測算,第一年,需要停車的業主只需要繳納1000元/臺。

陳寶玲立即將“點子”公布在業主群,征求大伙的意見。

“這個想法不錯”“我同意”……與設想的一樣,贊成者居多,可也有個別的反對者。

為了不讓此事擱淺,陳寶玲和社區工作人員耐心地對反對者做工作。最終,大家全票通過。

很快,一個像樣的停車場在糧貿小區誕生。所有繳費車主都劃定了專屬停車位,車牌被錄入識別系統。不論再晚回家,他們也不再擔心自己的車“無處可停”。

糧貿小區門口設置了車輛識別系統。記者/劉瓊攝

剩余的5個停車位怎么辦?陳寶玲決定,不能讓它們閑置:“有新購車的業主就優先業主租用,剩余的就租給附近商戶,為小區‘創收’。”

通過這一妙招,該小區不僅解決了居民們的停車難題,還創收4800元。

這筆錢不是只躺在業委會的賬上。由于小區的公共區域是所有居民共有,如何讓那些沒車一族也能享紅利?

一番謀劃下,糧貿小區業委會決定將節余的4800元購買大米、洗衣液等,向每戶業主發放。

“我在這里住了快20年,頭一次享受這樣的福利。”1月4日,拿著大包小包的物資,居民唐大姐喜不自禁。

由于小區停車場運營已走向正軌,為了更好地讓利于民,糧貿小區業委會打算,今后,只要能滿足日常維護經費,停車費逐年下降。

讓人欣喜的是,如今,糧貿小區的“好點子”正在荷塘區多個老舊小區推廣,未來,更多的鄰里“麻紗”將會被梳理。

關鍵詞:

圖文推薦

熱門文字

標簽

精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