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日報全媒體記者/任遠
【中國視角】
(相關資料圖)
日前,第五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公示名單發布,株洲華信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等24家株企入圍。至此,株洲已培育國家單項冠軍企業(產品)11個,國、省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數量分別達79家、383家,均居全省第2,其中國家重點小巨人25家,居全國第17位,單位GDP分布密度居全國第一。
【株洲故事】
制造業經常會看到一種非常小的零件——噴嘴。雖然小,但其作用卻無法忽視。尤其是用于切割加工的水刀,其噴嘴是最常見的消耗件之一,它的好壞決定了切割性能以及切割的準度。
但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這一噴嘴材料需要從國外進口。由于水刀的工作環境較為惡劣,其在使用時對噴嘴的耐磨度要求特別高。
“國外產品的使用壽命能達到24小時左右,但當時國內同類產品的使用壽命只有兩三個小時?!敝曛蘧び操|合金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精工硬質合金”)相關負責人介紹。
看似不起眼的關鍵零部件卻長期受制于人。為了改變這一現狀,精工硬質合金組織優勢力量,對這一零件進行技術攻堅。
研發、試驗、調整,再試驗、再調整……經過一年多的攻關,該公司終于突破核心技術難點,順利拿下該項目。
“項目成果替代了德國進口,它意味著這一關鍵零部件的國產化,具有國內首創性?!鄙鲜鲐撠熑私榻B,這一技術也讓國內市場同類產品價格下降了近五成,引領了國內風潮。
專注研發,做專做精。在這樣的思路引領下,2021年,精工硬質合金獲評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在株洲,像精工硬質合金這樣的企業還有許多。它們快速成長、向陽而生,構成了株洲經濟的獨特現象。株洲“密”度的“秘訣”在哪里?因為在這里,它們不是單打獨斗。
對于大多處于工業品配套領域的中小企業來說,深度“嵌”合、協同創新的產業生態環境至關重要。科技創新、產業發展早已從“單打獨斗”轉向“抱團作戰”,以生態主導的產業發展模式,對產業單元間的配合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株洲“廠所結合”的發展模式為這一產業生態環境的構建打下了基礎。
作為國家“一五”“二五”時期八個重點建設的工業城市,時至今日,“制造業當家”一直是株洲堅持的產業底色。
軌道交通裝備產業延續發展87年,在株洲扎下全國地標,形成了全國軌道交通裝備領域發展規模最大、產業鏈條最齊、研發實力最強、產品譜系最全的產業集聚區。
作為新中國硬質合金產業的發源地,株洲硬質合金產業規模居亞洲第一。以株硬集團為龍頭,各細分領域企業向“專精特新”蓬勃發展,裂變新生了大大小小的產業“新芽”。精工硬質合金等一批專精特新企業便是在這樣的環境中長成的。
在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的培育過程中,我市積極營造培育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的濃厚氛圍,同時開展“新苗”“尖峰”“立柱”等三大培育計劃,構建專精特新企業發展梯度,打造一批具有國際國內先進水平、具有持續競爭力高新技術中小企業群體。隨著越來越多專精特新企業自強自立、協同發展,制造名城更有底氣、更有信心。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