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7月10日,記者從自治區司法廳獲悉,我區聚焦社區矯正工作質量提升,精準開展教育幫扶,全面落實社區矯正教育幫扶措施,“一縣區一特色一品牌”創建活動效果顯現。
近年來,我區創新教育幫扶模式,全面開展教育幫扶“一縣區一特色一品牌”創建活動,司法廳先后籌資625萬元,支持18個縣區購買社會工作服務,落實入矯、矯中和解矯“三段式”教育措施。聚焦矯正對象就業就學和生活難點,我區積極探索建立政府、社會、家庭“三位一體”幫扶機制,幫助社區矯正對象走出困境。2022年,我區社區矯正對象社會適應性幫扶率達到39%。
全區各地以打造“一縣區一特色一品牌”為抓手,探索形成了“心理”“公益”等社會力量參與社區矯正品牌化發展新格局。銀川市興慶區建立了“彩虹橋心理矯治小組”等構建集教育學習、心理輔導、公益幫扶、就業指導于一體的教育幫扶機制。賀蘭縣打造“心靈成長小組”互助品牌,重點引導社區矯正對象開展心理適應與情緒管理,最大限度地減少矯正人員重新犯罪。石嘴山市惠農區建立“133”教育矯治“心”模式,用專業方法指導社區矯正對象自我調適。吳忠市紅寺堡區創新“政府出資補貼+專業機構培訓”就業扶持模式,通過“項目清單+自主選擇”的“點單式”技能培訓方式實現專業技能精準化幫扶。固原市推行“五心”教育矯正模式,帶動心理咨詢、法律、教育等專業人士參與社區矯正,為建立多元化、社會化矯正幫扶體系奠定基礎,充分發揮了品牌示范效應和帶動作用。(記者 馬忠)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