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7月9日,銀川市興慶區檢察院發布一起借網戀騙錢的案例,借此提醒大家,不要輕易被花言巧語蒙蔽。 2022年9月,小軍(化名)與小麗(化名)通過快手App結識。女方使用的是虛假身份。在交往的一年里,女方編造各種理由騙小軍轉賬18萬余元,然后將錢揮霍。為讓男方一步步上當,女方花言巧語、心機百出,甚至還索要彩禮,承諾跟男方結婚。 法院審理發現,作為“戀人”,小軍不知道小麗的真實姓名及年齡,在素未謀面的情況下,僅通過網戀便陷入情網,為后續被騙取財物埋下隱患。而小麗的騙術也并不高明,開始是試探性地稱“家中有事”,向小軍借幾百元至幾千元,沒想到小軍毫不懷疑,立即通過微信轉賬。嘗到甜頭后,小麗陸續編造“家人生病”“償還貸款”等理由,繼續騙取小軍的錢款。小麗本來有男朋友,可她還是承諾跟小軍結婚,騙取彩禮錢,直至承諾的結婚沒有實現,小軍才發現上當受騙。(記者 王若英)
關鍵詞:
Copyright © 2015-2022 民企網版權所有 備案號:京ICP備2021034106號-8 聯系郵箱:55 16 53 8 @qq.com